get win facebook

〈2009〉[名家專欄] 曾文誠-打造台灣甲子園的期盼

2009-05-22 07:23:00

文/曾文誠  一直有想去日本看甲子園棒球賽的夢。夢想來自長久的影像,NHK電視轉播中,映出那逼近四十度高溫,熱浪下一波波湧起的加油人潮、此起彼落的應援歌聲,而紅土上那些揮汗,奮力一擊,拼命撲上壘包的選手,甚而最終淚灑球場的影像,久久令人難忘;夢想也可能來自曾經閱讀的感官記憶,文學創作上高校棒球無悔青春的華麗描繪,還有漫畫中那頁頁清晰、棒球男兒向甲子園邁進的汗淚圖像。  想一圓看甲子園的夢也可能來自於那一點「親自的感受」,早期的記者生涯讓我有機會能採訪到兩位上過甲子園,而且打進冠軍戰球員的回憶。已故的嘉農老前輩蘇正生對我說:「每年夏天一到,嘉農苦練、渡海遠征、甲子園激戰的每一幕都自動浮現腦海。雖然遺憾未能奪得冠軍旗,但回憶這一生已經值得了,因為「我上過甲子園」還有在甲子園揚名立萬的明星球員野中尊制說:「究竟甲子園給了我些什麼?我想是一種追求目標的實現,才能讓我不畏任何困境始終堅持到底,這就是我的甲子園棒球觀,也是我的人生觀。」  有點像一塊塊的積木,有點像一塊塊的拼圖,就這麼堆積我想親自去看甲子園比賽的夢想。但可惜多年來不同的原因,不同的理由,一直未能成行,最多就是1996年因採訪日本總冠軍賽之便,利用比賽移動日的空檔到大阪甲子園球場外繞了一圈,了表一下「朝聖」的心意罷了。  沒有真正看過甲子園比賽,但甲子園對我,還有許多台灣棒球迷而言,它應該是很具體的,那種千隊取一、單淘汰的殘酷賽制,還有那全力以赴的拼戰精神下,才能啟發這麼多藝術創作或傳頌許久的棒球故事。  而多年來,不論是有感於日本甲子園是凝聚全國青棒菁英的爭冠舞台,而所帶起的競賽精神、及背後的教育意義,亦或純就是帶起棒球的人氣話題。台灣棒球界不間斷地有人期望,在這塊土地上也能打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甲子園。過去轟動一時的「金龍旗」盛會是如此,這一兩年的「玉山盃」青棒賽也期望朝這個目標去努力。  不過嚴格講起來要成為有八十五年歷史(1924年之前另地舉行)的甲子園棒球賽並不容易───要能有數千青棒隊的規模,比賽期間是全國矚目的焦點,甚至話題性比職棒還熱,台灣要一夕之間期望達成這樣的規模實在是太不實際了,所以要努力的還有很多。但辦比賽能夠有企業贊助,尤其在台灣是很重要的關鍵,曾風起雲湧的金龍旗,之所以後來無以為繼,就是因為沒有後續支持的力量,這也讓我想到當年,自己一股的熱忱辦了大專乙組的棒球賽,因為我認為那是一群儘管技術不是很成熟,但對棒球卻充滿高度熱情的年輕人,所以特別選了新莊棒球場辦了全國大專乙組的棒球賽,儘管整個賽會頗受好評,隔年也擴大規模,但最後還是因為經費的問題而中斷,也實在對那些大學乙組的球員深感抱歉。所以今天看到台灣的青棒比賽能獲得廣大熱愛棒球的國人支持與玉山銀行的大力贊助,而且是青棒發展基金專戶,就經費而言,我認為是把比賽辦好的很重要一步。就如同夏季甲子園有朝日新聞社支持,春季甲子園有每日新聞社贊助一樣,今天甲子園能有如此的局面,這兩大媒體企業的支援是很重要的關鍵因素。  所以玉山銀行能有這樣的心意贊助國內棒球運動是往前邁一大步。接下來不論是賽制的安排,以縣市對抗取代傳統校際競爭,或是冠軍戒指的打造等等,都足以營造競賽的話題性,這是另外的一小步。而重要的是選手的拼戰精神,這一點我想是不用去懷疑,高中棒球之所以吸引人,就在於他們那種每一場每一球都拼盡全力的精神。還記得去年高中棒球聯賽,穀保家商陳冠宇的淚灑球場,那是多麼令人動容的一刻啊。這是要打造所謂台灣甲子園的最深層的一環,我認為我們的青棒選手是不會讓人失望才是。  最後如何讓球迷走進球場,感受一下高中青春男兒的熱情,甚而擠爆球場,我想需要點時間的累積,也許是三年、五年,也許更久,但如果玉山盃每年的夏日不間斷地舉辦下去,透過電視轉播、媒體報導,球迷也能感受到那逼近四十度高溫,熱浪下球員揮汗,奮力一擊,拼命撲上壘包的身影,一如日本甲子園。他們最終都會自然選擇走進球場,而每年此時,玉山盃也會成為球迷年度棒球行事曆上必定參與的賽事,如果這一天到來,多年來大家要打造所謂台灣甲子園的夢想應該就不遠了。  而在那一天到來之前,今年我非找個時間去看一下玉山盃青棒賽不可了。期許越來越多球迷進場支持青棒.JPG